第505章 突破-《帝国海权》


    第(2/3)页

    事实上,作为工业能力落后,甚至几乎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的俄国反而是在装甲汽车领域最早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1899年俄国炮兵委员会就委托一名叫德维涅斯基的设计师设计一种安装带防盾的速射炮的蒸汽动力车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制成。

    而日俄战争中远东集团军哥萨克骑兵指挥官纳卡席泽将军在自己提交的装甲汽车设计图被统帅部搁置后,没有和历史上一样找到法国夏隆汽车厂而是将设计图交给了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德国的BMW公司来生产自己的设计。

    原本就在生产卡车和公共汽车因而有着优秀底盘设计的BWM的高效可不是夏隆汽车厂可比的,在用了比历史上的法国人更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36辆汽车的订单,而历史上丢人的夏隆汽车厂只交付了3辆。

    在BMW生产的纳卡席泽-BMW装甲车,自然也不会向历史上的纳卡席泽-夏隆装甲车那样在经过德国境内后“丢失”了2辆。36辆纳卡席泽-BMW装甲车在1906年的圣彼得堡进行测试后得到了所有参与观摩的将军们的好评。不过因为俄国本身薄弱的汽车工业,纳卡席泽-BMW装甲车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生产的订单。

    不过作为一名炮兵军官,尤其是马克沁机枪还是纳卡席泽-BMW装甲车的主要武器的情况下,维克多少尉还是知道这种装备的。虽然不知道德国人的装甲汽车为什么不仅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而且还能在早已被炮火炸的坑坑洼洼的土地上如此毫无阻碍的行驶。不过知道这些铁盒子是什么还是让他安心了不少。

    火力点外,同样知道装甲汽车的军官们也开始大声告诉面对从未见过这种装备而有些骚动的士兵对面是什么东西。

    军官们的行动起到了效果,装甲汽车不稀奇,自己这边也有,装甲并不厚,机枪可以有效的击穿它们,而且它们的轮子无法越过壕沟。带着这样的认知,俄国士兵很快安心了下来。

    然后,俄国人的安心在向德国人开火后很快烟消云散。

    维克多少尉指挥的团属机枪分队内有8挺马克沁机枪,像德国人一样分成两队布置形成交叉火力的机枪分队原本足以封锁一整段战线,成为德国步兵难以逾越的死亡地带。

    然而面对8挺机枪扫来的死亡之鞭,德国人的装甲汽车除了正面被子弹撞出一串串火星外,依然在不紧不慢的推进。

    “怎么可能?!德国人的装甲有多厚?!”

    “该死的!快点把那个火力点端掉!”俄国人在这边惊恐万分,德国人那边则有些气急败坏。

    此时德国陆军的突击炮数量已经在1908年制定的每个步兵师内只有4个突击炮连的标准上翻了一番,  64辆突击炮散布在2千米左右的步兵师进攻宽度上并不算少,但是此时正面面对俄国人的机枪阵地时,一个突击炮排那接近20米的横向车距就显得过于开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