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关于金矿的思考-《战辽东》
第(2/3)页
离开阿久根,进入下须岛附近海域时,天空开始飘雪,西北风反而小了一些,更方便热气球里的楚凡观测绘制南九州的地形图了。
从百米高空俯瞰。九州岛西边这些散落的小岛真是美不胜收:遍布松柏的小岛犹如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墨蓝色的大海上;纷飞的大雪又为绿宝石点染上了大大小小的白色团晕。让宝石看上去更加炫目。
随着金凤号折向东北,下须岛和天草岛之间的那条窄窄的海峡渐渐清晰起来。
海峡两岸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渔村,楚凡抽出千里镜,饶有兴致地观察起来。
镜头里的小渔村安静而祥和,穿着和服戴着斗笠的倭国渔民并没有因为新年而停止劳作,顶风冒雪拖着不大的渔网朝海边那种仅有两三米长的小渔船走去;女人和小孩也在海滩上弯着腰忙碌。混不顾寒冷的天气在泥涂中挖着翻着,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食物。
海面上已经漂着不少渔船,时不时可以看到桌面大小的渔网被抛洒出去,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色小花。
稍近一点的海面上,小渔船看到庞大的船队到来纷纷仓皇收网。摇着撸拼命往海峡里逃去;随着金凤号再次折而向西,他们才停下逃跑的步伐,惊疑不定地望着小山般巨舰发呆。
放下千里镜后,楚凡陷入了沉思。
显而易见,倭国人对于外来者还是满怀戒心的,这就让鹿儿岛的金矿计划困难重重——找到金矿所在楚凡一点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在既贫穷又充满敌意的异国土地上开采黄金这么打眼的矿藏,如何防止被哄抢、被劫夺才是最大的问题。
根据常识判断,金矿必然位于南九州苍茫的群山之中,距离海岸线肯定有相当的距离;想要保障金矿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从金矿到海岸一线驻扎大量的军队。
根据楚凡对复辽军陆师战斗力的判断,想要保证黄金从开采到运输整条线的安全,所需兵力是相当多的;一个即便规模不算大的港口,守备力量至少要有一个营才能确保安全;考虑到监视矿工的需要,金矿本身所需兵力就更多,保守估计至少要两个营;如果金矿距离海岸太远的话,还得在沿途准备一个营以便策应。
这样的话,光是鹿儿岛金矿至少就需要4个营,也就是1千5百人左右的兵力;而复辽军陆师现在的总兵力也不过区区2千人不到——即便加上福建新兵,也就勉强3千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