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此所谓闭关-《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1/3)页
“刘大哥,我看了前面所谓的断法舍法,好像与白骨观的观修,大概是一个意思。我以前,总有一个疑惑,这种观修,大概与心理暗示差不多,现在看来,还有许多神秘的地方。”
刘大哥笑到:“佛法广大,因众生因缘不同而显示各种教法,你我只是看到沧海一粟。”
“那是不是另一种心理暗示呢?”
我担心,强烈的心理暗示,会造成一种精神分裂,让你产生某种幻觉,以至于变成精神病。在精神病人的头脑中,有一个另外的世界,或恐怖或高兴,反正是没来由的,根据自己的幻觉欢笑或痛哭。虽然我这种担心有点多余,毕竟历代上师表面上看,是正常人。
“我们从出生以来,就存在于大量的无所不在的心理暗示之中。比如,当你小时候有了名字时,你并不知道这个名字与你有什么关系。但是,当大人们多次拿这个名字来叫你时,久而久之,你就知道,这个名字与你有联系了,这也是一种暗示,最后,你接受了,自己就是小庄,小庄就是你。”
这个比较很有说服力。当从小父母及社会给我们的角色定位,包括名字、性别、社会身份,都开始了对我们的暗示。只不过,这些暗示已经成为每个人面临的普遍现象,所以见怪不怪了。
“对,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他人或者自己的社会暗示而来。但是,佛教是认识真理的,为什么也要这种暗示的方法呢?”
“我没承认,那种观修的办法就是心理暗示。但即使你认为它是心理暗示,那又怎么样?那只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破除原来的自我意识,难道不行吗?况且,破除之后的境界,是空。大概相当于负负得正,否定之否定,也算是合理,对不对?”
这个说话把我逗笑了,他用数学或者哲学,也以一种幽默的态度,况且,此时他喝茶的样子,仿佛跟玩似的。
“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一减一等于零,也算是到达空性的一种办法。直接告诉我们空性,不好吗?”
“不太好理解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空性,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既然什么都没有,他能告诉你什么呢?我们处于五毒浊世,只有以毒攻毒,才最有效,对不对?”
他给我倒茶时,对我说:“这是毒药,你喝了吧,治你的渴。”
我又被他逗笑了。这个刘大哥,此时的幽默感,我在其他人身上从没体会过。把严肃的东西解构为滑稽的东西,他有这种举重若轻的本事。
“你看看后面,还有关于闭关的介绍,就会发现,这不是心理暗示了,这是身心的综合实验了。这样,你就会对密法产生更深的了解。”
闭关?这个词如同传说中的武侠高手悟得武功的手段,我想到那些神秘的山洞,一时恍惚,如同回到那东巴祭坛外的山里。当我低头喝茶时,茶杯一荡,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历代祖师们,大多有闭关的经历,但是,对闭关时的内容,多数并不细说。我怀着好奇的心态问到:“闭关,究竟是在干什么?还是只打坐,什么都不干?”
“有多种闭关的方法,比如达摩禅师面壁十年,这也算是一种闭关。我所熟悉的藏传佛教中,也有好多种闭关方式。比如在山洞里闭关的如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中一个人生活,吃些野草雪水,过了好几年。比如贡嘎活佛,在雪山顶上大约五六千米海拔的石头屋内,三年内不见生人。比如最近的,你所去过的东巴佛寺,见过那闭黑关的屋子,几乎不见阳光。”
我想起来了,当年跟妍子一起,在那东巴寺,发生了爱情。当然,也看到了,如同封闭砖窑的黑关房。普通人,如果几年不说话不见阳光,要么是精神崩溃要么是生命死亡,而在这个宗派里,活佛非要经历这个过程。
除了一个洞口可以送进吃的以外,几乎隔断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那是怎么办到的呢?
“刘大哥,这么多种闭关的方法,哪一个最有效呢?”
“不能这样问。毕竟各教派的方法是不同的,各个修行人的特点也不一样。如果你仔细翻书,你所看到的一名尊者闭关的过程,那是最普通的一种闭关方法,大部分人都适用。你可以大致上看到,他们在闭关时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就会理解,闭关这种修行,不仅不是靠心理暗示得道,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考验。这相当于高考,没通过,是不能上大学的。”
与刘大哥的对话,端正了我的态度,也提高了我的好奇心。一上楼,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一部分。
这是上师在介绍一位叫晋美林巴尊者的闭关感受。估计,上师通过这种讲解,来具体阐释闭关时,需要做到的正确姿势。
晋美林巴尊者谈闭关感悟。
“为避免魔障彻悟之前我给自己立下七条规约之后,在我28岁这年——火牛年大神变月开始,于希日巴瓦达寺院,在自心上刻了三年闭关的誓愿。在没得到大悟之前,将有许多魔来作障碍。为了避免魔障,我立下七条规约:一、七年中不入俗人的屋子,不入放逸之地。二、住在寺院人多聚会之处,在关房处不见很多人。如果见的话,贪嗔等烦恼会压不住。三、外语不传内,内语不传外,如此而禁语。四、少欲知足,不用修持的功德换取世间财物。五、唯一投入十法行,不散乱于其他事务。六、过简朴的生活,不随意享用信财。七、唯求解脱,不作息增怀诛四种事业的方便。”
然后,上师对尊者这七条誓言,产生的原因及功效,系统地作了解释。
首先,七年内不进在家人的屋子,不入放逸之地。得道前力量很弱,内心有烦恼随眠,接触染缘会失坏修行境界,这时就要严密地防护。俗人的房间有烦恼、污秽的气氛,染污缘很多,触到对自己有影响。放逸之地,指嘈杂喧闹,有是非争斗,增长贪嗔等地。一入进去,心会不由自主地随它转。比如一入城市,心基本就随染污缘转了。境的引诱力特别强,自己的道力很差,很可能失坏道业。所以,初修的人说大话,在红尘里练心等等,完全是自不量力。
第二,住在寺院人多聚会的地方,在关房里也不见很多人。因为一见人,内心的烦恼会无法遏止地生起。
现在的人心太粗,自以为不是烦恼,实际处处都在起烦恼。凡是跟人、事接触,无不在散乱、放逸,合意则喜,不合则嗔,愚痴、蒙昧等中,随着心的习气流浪。这些都是烦恼。所以闭关期间要非常严密地护心,不这样修难以成就。
寺院里人很多,聚在一起有起贪嗔的因缘,别人的烦恼和业也会影响自己,这时会伏不住烦恼。从细分上看,很多时候一遇境烦恼就起。不是起很猛的才是烦恼,是下至微细的心念都要护持。不然什么时候能得定开慧?与法相应?一开始就要处在绵密的保护中,这样才能成就。而且,悟后还有很长时期,必须好好保护。到已经坚固,不随境转,那时才能行五欲为道的法行。此前多数落在自欺中。
第三,持止语戒。不让外面的话传到里面,也不让里面的话传到外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