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抓狂的先知-《战辽东》
第(2/3)页
在那个写着“通州”的小黑点略一停留,楚凡的目光缓缓向东移去,香河、三河、蓟州……最终盯在了遵化那里。
楚凡记得很清楚,遵化是确定陷落了的——赵率教就是在这儿殉国——再往北看,喜峰口、潘家口、龙井关、沙坡峪、马兰关、大安口……一连串密密麻麻的隘口名称排成了一条长线,楚凡知道,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城了——鞑子,便是从这些山峦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豁口杀入北直隶!
对照着地图,楚凡对于这场被称为乙巳之变的浩劫已经有了个大概的轮廓了,可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他没闹明白。
先便是鞑子入寇的详细时间!
鞑子是在乙巳年的冬季入寇的,可冬季那么长,天知道到底是在十月、十一月还是腊月——拜托,楚凡前世可不是历史系的学生!退一步说即便是历史系的学生,如果不是对明末历史特别感兴趣,谁又能记住那么枯燥无味的时间节点呢?
而入寇时间无法确定的话,安排多少人手,选择部署地点,乃至规划出逃路线等等都成了悬而未决的难题。
另一个细节则是鞑子从遵化到北京到底走哪条路?
从地图上看,有三条路可以选择,最中间也是最直接一条便是从遵化一路向西,取蓟州——三河——通州这条直线长驱而入;也可选择走北面的兴隆——密云——怀柔——昌平兜击北面,这条路的好处是沿着长城行进,若有不测便可转身出塞;当然南下宝坻,走武清——廊坊——大兴直抵北京南郊也不是不可能,这条路的沿线可比另外两条要繁华的多,难保皇太极不眼红。
若是鞑子走前两条都还好说,楚凡只需要吩咐特情司多安排点儿人手,实在不行绑也要把丁以默一家绑上船,沿着运河直放天津卫上船即可;可如果鞑子选择第三条路,那除了大打出手杀开一条血路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权衡良久,楚凡最终决定做两手准备。
先是给特情司凌明下了条密令,让他选派十余名精悍手下充实通州处。鞑子一旦入寇,无论如何都要保护丁以默一家及时上船,以最快度撤到天津卫。同时还要增加天津卫、登州、成山卫三个鸽站的人手,随时关注事态变化以策万全。
另一手便是武力准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