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进军除颤-《医疗器械供应商》
第(2/3)页
“做aed对你而言是很容易的,但推广却很难。”系统说道,“我认为你应该尽快把这个产品做起来,这样才能尽快将它推广开。早一天推广,或许就能避免多一个人死亡。”
在后世,网络更加发达,经常能够看到有人突然晕倒,但因为周围没有aed,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如果有aed的话,有很大概率能够挽救这些人的生命。
有人估计,目前华夏心源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有50多万,其中不乏中青年。在猝死患者的急救中,aed的使用,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实际生活中,因aed的缺失而延误抢救时机的案例时有发生。
蔡东丰几次救人,也惋惜没有aed。
现在,虽然他设计的随身医中有隐藏的aed功能,但受限于体积和能量,它有一些的安全风险,导致蔡东丰不敢放开这个功能。如果做出专业的aed,这些风险统统不再存在,是一个可靠、安全的医疗设备。
只不过,aed这么好,但也并非没有问题。
首先,大家没有经过培训,还是不敢去用,也怕损坏的设备让自己赔。其次,救活了好说,万一没救活,那施救者会不会招来患者家属的刁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太深入人心了。
所以系统说的很对,对蔡东丰而言,做aed太简单了,他有技术又有钱,肯定能做出来,但要让普通大众接受aed、学会使用aed,又让法律对施救者予以保障,才是最困难的。
有困难怎么办?不做了吗?
蔡东丰坚定的摇头!
他做医疗器械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普通民众的健康。这种于国于民很重要的是,他当仁不让。
谁让他有系统呢?
“好,就做除颤仪和aed。”蔡东丰说道。
念及此,他打电话给思光的张清。
“咦?蔡总,倒是很稀奇,竟然给我打电话。”张清接到蔡东丰的电话后,十分的惊讶,心里也在嘀咕。
这段时间,医神和思光在监护仪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两家的产品都不错,价格也相近。在有外企的时候,两家一起对外。等到把外企排除了,又打得不可开交。
可谓相爱相杀。
蔡东丰说道:“张总,听闻你升职了,恭喜恭喜。”
原本只是部门经理的张清,这段时间升任技术总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