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炸了、静了、笑了-《替汉》


    第(2/3)页

    张昭阴沉着脸,脸色充满了寒意,吓得房内的臣属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张昭虽心中气愤,但心里却知道这些县属有这样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孙策时期就埋下的隐患。

    孙策渡江以来,数年间就占有江东,崛起之快令人咋舌。

    但当初为了尽快稳定江东,拿下一郡后,孙策除了更换郡守外,郡内太守属吏,县中的各级属官都大多保持原位。

    其中不少县、郡方面的官吏任职甚至数年之年,而且其中多是本地人士。

    这些人在当地的势力根深蒂固,他们在帮孙策稳定了地方的同时,有些时候甚至还操控着地方。

    论及对地方县、乡的掌控程度,刚刚进入江东的孙策,是比不上这些人的。

    而且孙策大多时间忙于对外征战,一直未有时间好好梳理江东内政,更没有时间去抑制地方豪强的势力。

    只是若有地方势力反叛,会被动的出兵讨之而已。

    这就导致了孙策在位时,江东的武力颇为昌盛,但内政却还是如一团乱麻般。

    以前全是孙策的威望在压制着,整个江东还算稳定,如今孙策突然薨逝,这些以往被掩盖的隐患就渐渐暴露出来了。

    在江东的上升期,这些人会如臂指使,若是江东出现危机了,这些人就会掣肘于内。

    总归是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独有威严,一旦孙策倾陨,士民之间狼狈,颇有同异。

    想到这些,张昭深深叹了一口气。

    如今这些隐患都应在了孙翊的身上。

    孙策留给孙翊的除了精兵良将,还有许多虎视眈眈的敌人和动乱不安的内部。

    如果这次江东度过这次危机了,张昭觉得一定要劝谏孙翊,好好重视这个问题,否则迟早会酿成大祸。

    只是那次吕范传回消息后,后面就再也没有消息传来了,也不知道君侯在庐江进展如何了。

    是在对峙,还是在攻城,抑或是在徐徐退兵?

    有子衡在,总不会大败吧。

    这个吕子衡也真是的,走之前让他一日一报的,如今都半个月了,还没什么消息传来。

    在张昭既气愤又苦恼的时候,周瑜手中拿着一封战报走了进来。

    平日里就算各地郡县中传来不利的军报时,周瑜也安然自若,完全不见心急,镇定的很。

    但此时的周瑜,脚步却有些急促,脸上还带着一些喜色。

    一进来,周瑜就笑着对张昭说道,“张公,庐江传来战报,君侯于三日前已经平定了庐江了。”

    什么?

    张昭一时间有些不可置信,

    他立即起身,快步来到周瑜身前,从周瑜手里接过庐江传来的战报,细细看了起来。

    不多会,官署内传来张昭开怀的笑声。

    “好,好,好!”

    张昭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看着手中的战报,张昭抚须满意的不住点头,口中的笑声一直没停过。

    半月平庐江!

    看着战报中对庐江守备力量的详细描述,张昭很清楚的知道这有多难做到。

    而且此次能拿下庐江,完全就是凭借着孙翊那高端的布局,这等布局,孙翊只用了一夜就想出来了。

    此等武略,不说超过孙策,但起码有了一些看齐的资本。

    自孙翊亲征那日开始积攒到今日的忐忑、担忧、气愤、郁闷,在这一封战报下,全都一瞬间倾泻而出。

    想起那日他在孙策床前力荐孙翊,想起那日那千钧一发的改嗣,想起这一个月来,自己对孙翊的倾心扶持,张昭心中就不停的传来一阵畅快之感。

    “英睿果决,体怀英气。”

    他张昭没看错人,伯符也没选择错人,整个江东群臣也没效忠错人。

    如今的这位吴侯证明了,江东这个重任,他有资格担的起了。

    周瑜的脸上也一直浮现着笑意,这段时间来,他虽不像张昭那般易怒,但心中绝对不像表现出来的那般镇定。

    刚看到这封战报时,他也是难以置信,但这是吕范亲手所写,吴侯印玺盖章的,断然不会有假的。

    想起孙翊当初执意亲征,众臣大多以为他只是年轻气盛,甚至不少人颇有微词。

    但如今,孙翊用他人生中漂亮的第一仗证明了他自己,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喜。

    江东孙氏之武威,以后就要由孙翊来延续了。

    “似此等消息,不该独你我共享。”
    第(2/3)页